最小可行性产品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过程

#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

 

你知道那个关于从加利福尼亚飞往夏威夷的飞机

 

99%的时间都在偏离航线,但却不断修正的老故事吗?成功的初创企业也是如此——只是它们可能一开始就朝着阿拉斯加飞去。

——埃文-威廉姆斯

 

一个创业故事的叙事通常是这样的:最初,一个团队想出了一个想法。然后,他们建立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或 MVP)进行概念验证,花很多时间争论哪些功能应该包括在 MVP 中,哪些功能应该排除在 MVP 之外。最后,如果 MVP 运行良好,他们就会打造完整的、成熟的、稳定的产品。

 

broken image

表 1. 将最小可行性产品(MVP)当做一个产品

 

知名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YC)认为,事实上,许多初创企业的问题在于他们不了解 MVP 的目的。MVP 不仅仅是一个砍掉一半功能的产品,或者让一个产品更早面世的方法。MVP 的目的是找出风险最大的假设,找到最小的实验来测试这个假设,然后用实验结果来进行路线修正。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而非打造一次就结束了的产品。

 

创业团队在构建一个产品时会做出许多假设,包括用户在寻找什么、设计应该如何运作、使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什么样的架构会最有效、哪种货币化策略会使其可持续、以及你必须遵守哪些法律和法规。

 

无论创业团队多么优秀,总有一些假设是错误的,但没有人知道哪些是错误的。风险投资数据公司 CB Insights 发现 42%的初创企业失败的原因是 “没有市场需求”。这些初创企业中有近一半花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来打造产品,最后才发现他们最核心的假设是错误的

 

为了测试核心假设,创业团队必须尽快把产品放在真正的用户面前,以获得真实反馈。这些反馈会帮助创业团队确定他们的哪些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对产品进行必要的修改

 

broken image

表 2. 将最小可行性产品(MVP)当做一个过程

 

这种重复的试错过程并非产品开发所特有的,它是一个适用于人类每项创造性工作的过程。我们写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会写很多草稿,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编辑。当我们写代码时,经常要重构甚至重写代码。每一个创造性的人类努力都需要大量的试错。

 

在一个充满试错的世界里,那些最快找到错误的人最有可能获胜。这种“快速失败”的哲学也被称作“速度取胜”、“精益”或“敏捷”。无论怎么称呼,其实都是通过尽快从真正的用户那里获得对产品的反馈,找出哪些假设是错误的。

 

YC 举了一个通过 MVP 方法来构建成功产品的例子。某个团队要为餐厅老板们开发一款产品,让这些用户只需点击几下就能为他们的餐馆创建一个移动端 APP。团队最初的假设是餐厅老板们想创建移动端 APP。

 

为了测试这个假设,团队可以创建一个移动端 APP 模型,并向附近的餐厅老板展示它,询问他们在技术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该产品。这些可以在几个小时的谈话中完成,节省时间和资源。

 

如果发现餐厅老板们并不想要一个移动端 APP,团队就可以转向下一个想法,比如易于创建的网站。如果发现一些餐厅老板对此感兴趣,团队就可以专注于为他们建立静态网站,以查看他们是否愿意支付该服务。如果愿意支付,团队就可以接受现金或支票付款来启动餐厅网站,并要求通过电子邮件更新网站信息。

 

通过连续的小型实验测试假设,创业团队可以避免在构建可能对潜在用户不必要或不理想的功能上浪费时间和资源。相反,他们可以构建一个解决目标市场实际问题的产品,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迭代和改进

 

总之,MVP 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需要反复推进的过程——先识别出风险最大的假设,找到最小的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然后用实验结果来纠正方向。这个过程帮助创业团队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来开发一个没有市场需要的产品,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成功的、有利可图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